中国白酒的竞争,已经越来越成为综合实力的竞争,而非“概念”的竞争······
在酱香热于2021年趋于顶峰之后,清香热又趁势而起,以汾酒为代表的的清香型酒企一路高涨。
(相关资料图)
再往前回溯,浓香热曾经持续良久。四大名酒所代表的典型香型,如浓、酱、清、凤依次登场,莫非酒业的流行史,就在这些少数代表性香型里不停轮回?
实际上,在品类多元化的时代里,香型只是产品取胜的一个“个性化标签”。品类的开创者或者典型代表固然能够吃到品类热的红利,部分非香型开创者则另辟蹊径,以“兼”或“融合型香型”为致胜之道。
今年5月举行的“第四届中国白酒黄淮核心产区高质量发展峰会”上,黄淮产区部分主流酒企的负责人都表达了“融合共生”的议题,从产区实际表现来看,一些主流酒企自此前已经开始推出多种香型交融的产品。
此前的糖酒会上,同样有专家提出了“香型融合”的发展趋势。
为何黄淮产区在融合香型上走得更早、旗帜更为鲜明呢?这与黄淮所处的地理位置有关,也与这些企业所处的发展态势有关。
从地理上来看,中国南北以秦岭、淮河为界,也就是说,黄淮名酒带本身就处在中国的南北交界带上,同时兼有南、北方的气候、水土特点,这就决定了其产品和发展思想上,有着兼容南北、融合东西的特点。
从发展态势来看,黄淮产区的名酒企业多为后起之秀,可以在吸取前人发展经验的基础上自起炉灶,自成一派。
这种香型融合的理念,目前已经开始超越黄淮,向着南方、北方更纵深地带发展。一些名酒在自己优势香型之外,也打起了“兼香”或者“融合香”的概念。
那么,这种“融合香型”是否能成为下一波的热点而席卷国内白酒界呢?
目前来看,即便品类多元的趋势日益明显,但是一些特定香型的开创者或者领导者,很难倾情投身于“融合香型”,对它们而言,放弃固有优势而追求一个未知的潮流,这不符合成本投入、品类认知的基本逻辑。
也就意味着,品类融合的概念,更多为后起之秀所钟爱,是它们打破现有格局、布局于潮流之先的战略性举措。当然这个过程中,品类领导者针对“融合香型”不乏一些探索性、尝试性的动作。
即便如此,也并非所有的后起之秀都可以投身于此——融合香型概念的落地,需要企业在多种香型基酒生产方面具有一定的技术储备和积淀。譬如此前擅长生产浓香酒的企业,若要发展浓酱融合香型,需要具备一定的酱香产品生产能力。
这种能力,并非简单投入可以造就。
事实上,不同香型所采用的窖池有所不同,工艺流程不同。譬如基于中国传统白酒酿造业的“老窖”的概念,新投入的石窖、泥窖、地缸窖······未必能够生产出合乎要求的基酒;新生产的不同香型的基酒,若没有经过一定年限的陈化,同样未必能够达到理想效果。
这就意味着,选择“融合香型”,对企业而言并非简单的战略选择问题,背后需要资金、技术、基酒储备方面的投入和沉淀。
中国白酒的竞争,已经越来越成为综合实力的竞争,而非“概念”的竞争!
编辑:温爽爽
华夏酒报视频号更新啦
Ps:关注“华夏酒报”视频号,观看更多精彩内容!
凡注明“华夏酒报/中国酒业新闻网记者”的所有作品,未经授权不得转载、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。
投稿邮箱:HXJB1989@163.com
咨询客服:HXJB1989 (微信)
白酒新国标实施一个月后,不少酒企也纷纷推出适应新国标的光瓶酒新品。7月7日,北京商报记者走访各大商超时注意到,光瓶酒货架上的产品包装
7月8日,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发布2021年北京市文化和旅游业统计报告,2021年北京接待市民在京游人数1 26亿人次,较上年增长45 9%,较2019年
5月14日,郑州经开区第五大街一地铁口,一个核酸采样舱已布点就位,市民有序进行核酸采样。郑州经开区宣传部供图近日,河南省发布《河南省
稳就业保民生。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主办,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承办的河南省2022年百日千万网络招聘专项行动将于5月16日启动,持
政策内容由河南省(郑州市)12320卫生健康热线整理(截至2022年5月15日上午9时)01进入郑州市市域外入(返)郑人员须查验两码一证,即健康
X 关闭
X 关闭